当我们凝视自身之时——《索拉里斯星》读后感

当我们凝视自身之时

——《索拉里斯星》读后感

《索拉里斯星》这本书的故事其实很简单:从男主的视角阐释了人类接触宇宙中外星生命过程中的种种纠缠从而展开了一系列故事。这种故事在后世其实很常见,其中也不乏杰作,但这本书的作者斯坦尼斯瓦夫·莱姆在《索拉里斯星》中作出的最不同于这些所有作品的创造就是这个外星生命对象,也是整个故事的精髓所在,如同镜像一般,透过它,我们看见了在故事背后那永恒不息的内核即人,也只有人。

在书中人类发现了一个被双星环绕的行星,通过测量发现这双星的轨道是不稳定,这颗行星即索拉里斯星理应坠入其中一颗炽热的恒星中,但在数十年观测后人们发现恒星轨道却似乎是稳定的,于是人类派出考察队前往索拉里斯星,终于发现了覆盖着整个索拉里斯星的海洋其实是“活”的,即索拉里斯之海其实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是一个所谓的“外星生命体”。于是对于索拉里斯星的浩浩荡荡的考察就开始了,这也是整个书的背景。

百年间,无数人前仆后继对索拉里斯之海进行不懈地探索。天量的资金,无数的物资,不尽的人力,人类在面对如此不可思议的生物面前穷尽了自身文明所有精华,所有智识,所有想象力,繁杂相互对立的假设,堆积如山的研究资料,甚至718人为探索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其中就有索拉里斯学之父吉斯,是的,人们对于索拉里斯星的研究被命名为索拉里斯学,而男主正是一位索拉里斯学家。

但当男主登上索拉里斯星之时,人类整个对于索拉里斯星的考察探索早已不复往日如同哥伦布大航海时代时的盛况了,只剩下一些零零碎碎的考察以及建立在索拉里斯星观测站的日常探测。原因很简单,即使人类穷尽所有,肆无忌惮地展示一个文明所拥有的全部力量,但对于索拉里斯之海的提出的所有研究所有的假设甚至回答不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它是用来做什么的? 一箱箱的记录着索拉里斯之海的微缩胶卷,无止境的争议和讨论,一位位索拉里斯学家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全部停止了声息,是啊,它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将它分类

属——多体类

目——合胞目

纲——变形纲

看起来我们对它很了解了,我们甚至将所有的假说所有研究变成了一部百科全书让人们参考,看起来好像里面真的有什么真理一样,我们对于它钻研越来越深,用越来越高深的数学公式,越来越抽象的物理理论对它进行描述和解释,好像我们已经对于它了如指掌了。

可是我们其实从来不了解它,分毫。所有索拉里斯学家都希望和它达成接触,可是它从来没有给出任何符合人期待的回应,它如此辽阔如此广大,远超人类所能理解的范围,一个生物体占据了整个行星表面甚至能影响到恒星运行的轨道,我们好像一只跳蚤,当我们掌握了先进的技术改造一切,用理性去解释一切,甚至蹦出太阳系开始宇宙探索的时候,我们人类似乎无所不能,我们来到索拉里斯星怀着最高尚最神圣的目的去和它——索拉里斯之海接触时,我们觉得这所有都是理所应当时,我们忘记了,跳蚤蛋孵出来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跳蚤。这是前所未有的讽刺,我们以为我们是万物灵长,是自然主宰,是宇宙之灵,我们能掌握真理,能创造奇迹,然后我们遇见了索拉里斯之海,我们用尽所有知识,所有智慧,所有过往人类的探索出来的真理企图去哪怕看清楚索拉里斯之海之下哪怕一点点真实,不过都是跳蚤的徒劳,因为索拉里斯之海从来就不回应,它只是存在于那里,只是单纯的存在罢了。

于是我们看清楚了,所谓的探索,所谓的考察不过是一场人类自我感动式的狂欢,索拉里斯之海就像一块镜像一样反映出人类所有的虚荣,所有的卑劣,我们拼命去否定,拼命去隐藏,我们闭口不谈,我们不去接受,我们以为这些部分不存在的时候,索拉里斯之海出现了。

“我们寻找的是人,不是任何东西。我们不需要其他世界。我们需要的是镜子。我们不知道该拿其他世界来做什么。一个世界对我们来说就足够了。它已经足以让我们感到窒息。我们渴望找到自己理想化的形象……”

“这就是我们想要的东西:和另一个文明的接触。这种接触我们现在已经有了!那就是我们自己怪物般的丑陋,我们自己滑稽的丑态和深深的耻辱,就像在显微镜下一样一览无余。”

这是书中人物在歇斯底里情况下喊出的话语。在索拉里斯之海面前的人类是绝望的,是弱小的,更是卑劣丑陋的。于是我们终于发现了,我们其实不需要接触,更不期望接触,我们只想寻找我们想要的东西,我们真正渴求的是一种能解释人类自身意义的启示,于是我们只去相信我们愿意相信的东西而非事实。

但索拉里斯之海始终存在,只是存在,人类将它产生的无数现象进行分类,“对称体”“快速体”“模仿体”等等,但只是分类,也只能分类,用人类能理解的方式,对于这些分类之下对应的现象我们根本无法解释因为实际上索拉里斯之海所诞生的现象每一个都极为独特,极为壮观,极为复杂,变化也极为迅速,极为繁复,人类哪怕用尽所有高深的数学模型去描述哪怕是看上去可能是最简单的一种都无能为力。

在我所见过的所有类似题材的科幻小说里,所有外星文明都可以用人的方式去理解,甚至其形态都是拟人的,但他们太像人了,以至于其实这些所谓外星文明,其实与人无异,有喜怒哀乐、有爱恨情仇,有贪嗔痴念,也许人类在未来遇到的外星文明可能是这样与人无异,但当看到索拉里斯之海出现之时,我才明白人类的局限,这些外星文明太像人了,称其为人也不为过,所有的这些想象不过都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产物,我们以为它们理应和我们一样,认为所有智慧生命理应如此,当我们遇见那片索拉里斯之海时,我们狂欢,我们争吵,我们以为我们可以和它接触,可以和它交流,我们企图用我们的方式去理解它,可是——我们不能。因为,索拉里斯从不回应。

于是在经历无数痛苦绝望,陷入无边的恐惧,甚至一度差点精神失常之后,我们面对着索拉里斯之海,坐在它的产物上边,我们终于发现那个简单到难以置信的答案:所谓的“接触”压根就不存在,人类就是人类,索拉里斯就是索拉里斯,就是这样,那些最抽象,最具理论高度,最数学化的科学成就毫无意义,关于索拉里斯之海是不是一位神子或者一个有缺陷的上帝,甚至其是否就是那个“一”的谈论都没有必要,因为索拉里斯就在这里。我们坐在这,看着占据着一整个行星能影响到恒星轨道的生物,就足够了,因为我们不是同一类生物,仅此而已。

所以,我们伸出手去迎接索拉里斯之海的波浪,它会一丝不差地重复人类在几乎一个世纪前首次目睹的那种现象:它先是犹豫一下,向后退缩,然后从我们的手上流过,但并没碰到我们的手。这就是索拉里斯之海和我们,我们人类的接触,谨慎,又带着一丝天真的好奇,一如百年前一般。

当我们读完《索拉里斯星》时,当我们与索拉里斯之海首次接触时,当我们试图去理解索拉里斯之海时,当我们企图用文明的成果去解刨它去毁灭它时,当我们一再反复去探索索拉里斯背后的所有真相时,其实就是我们凝视自身之时。

尾记:你是否知道,跳蚤蛋孵出来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跳蚤?——斯沃瓦米尔·姆罗热克

6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