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如何看待艺术性与真实性的平衡

各位如何看待硬核科幻作品中艺术性与真实性的平衡,以及为艺术性所做出的必要妥协。

5 个赞

引一段木心的话:
“史家、艺术家,一定要从不可分的普遍性的东西中分出来。史家分出个体性,还得放进普遍性。艺术家分出个体性,不必再到普遍性。”

真实要的是“当然”,艺术要的是“想当然”。

我觉得艺术性也是追求真实,但只是追求的方法、表现的方法不同。

5 个赞

就我个人而言,首先要明确一点无论软或者硬科幻,实质上反映的非物理真实而是一种艺术真实即科幻不是学术论文,其存在作者本身的表达意图,哪怕你的文章中填充了无数真实的技术细节但说到底也只是对于现实的描述而非真正的现实,故而科幻小说需要真实性吗?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文学创作的问题,反映出一位作者的创作观,科幻只是一个类型文学的特征,如果一味执着于技术细节不关心表达,那为什么不叫科普小说呢?故而为了表达需求,物理现实完全可以让位于艺术现实。

5 个赞

我认为,科幻虽然涉及很多科学知识,但其本质上是一种文艺作品。所以其真实性是为艺术性服务的。就像对于一栋高楼而言,它的地基很重要,但地基存在的意义是为了地基之上的高楼的稳固。所就像权衡好地基和高楼的关系能让高楼巍然耸立,平衡好科幻作品中艺术性与真实性也能使科幻作品焕发出独特的魅力。《流浪地球》就是典型的例子,地球很难被行星发动机推走,但其中蕴涵的浓烈乡土情怀和愚公移山精神却有着让人惊叹的艺术价值。

4 个赞

科幻作品的真实性在我看来所要求的是合理,也就是它于玄幻、魔幻作品的区别,它所描述的是有可能发生的现实,在另一条世界线上确能出现的事与物,不会突然从地底钻出来一条龙要毁灭世界。上述真实性是创作科幻作品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科幻尤其是硬科幻除娱乐之外的目的是描述和反思,描述即对未来场景的想象,可看作对当下知识的总结及推测;而反思则是站在未来审视当下,相当于神的视角,以一种超然的眼光思考我们的时代。由此观之,谈不上为艺术性作出妥协,真实性就是为了艺术性而存在的,真实就是一地散落的零件,作家拾起它们塑造出作品,他们的目的是艺术的。

4 个赞

现在问题是科幻与奇幻的边界在慢慢消解,很软的科幻小说说成奇幻真不过分,地上飞出的龙是机械龙算不算科幻?但你又不能说这不是科幻,世界三大软科幻之一《1984》到底是政治讽刺的预言还是科幻未来的构想界限并不明确,说到底一切文学的形式本身还是回到那个不变的命题,文学到底是什么?

1 个赞

科幻作为文学类型确是无限的可能,极大的包容性,如你所言,软科幻愈发天马行空,但是在这一杆秤上,艺术性和真实性过于失衡,所以楼主在硬科幻的范畴内讨论,我所言的也更偏向传统科幻。至于什么是文学,当这个问题有答案时其本身就失去意义了。这就是一个不索求答案的问题。你的观点是对的,但此处需要限定才更好讨论。

2 个赞

我记得刘慈欣说过,一部作品是不是科幻,他闻都闻的出来。:smile:

1 个赞

科幻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气质一种元素,一部科幻作品真的读下来到底是不是科幻作品其实作为读者心里是有数的,就像一顿饭到底加没加盐是咸是淡读者心里是清楚的

2 个赞

任何一个文学作品都兼有真实性和艺术性,它们的关系就像肉与皮。肉的生长取决于基因与细胞,我们无法轻易割舍改变,而皮却可以美化修饰。真实性来源于我们所存在的世界,艺术性来自我们的思想,是名为创造性的浪漫。
科幻文学的真实性源自科学,她的肉决定了她的皮该怎样修饰。就好比一个容貌姣柔,若出水芙蓉的女子,对她做过多的修饰反而会显得俗气。许多科幻作品给人一种皮笑肉不笑的脱节,艺术是基于现有存在的想象,科幻站在现有的科学上,回望过去是人类发展史的艰辛茹苦,展望未来是无期漫漫长路,让理性的科学展现人文的色彩。我觉得这就是科幻该在艺术性和真实性之间的平衡。

1 个赞

对大众而言,他们很容易理解诗歌,电影,言情小说是浪漫的,但若对他们说科学,物理,数学是宏伟大气的,理解者之数就会大打折扣。科幻作品生而具有展现科学中人文色彩给大众的责任,真实性过多则让大众失其阅读欲,艺术性过多则显做作臆想,故优秀科幻作品凭其艺术性吸引大众观赏,凭其真实性带领大众领略科学之趣。

2 个赞

我第一个想到的居然是摄影。拍出来银河本来是没有那些颜色的,后期加上紫红蓝,或者星轨照片也是要合成的。还有些照片故意被处理成冷色或暖色,似乎无伤大雅。真实性在此时并不那么重要了,主要是传递信息和情感。它们依然很有艺术性。